每個人在閱讀一個故事後,總會留下自己的感想:
是想再看一遍?還是急著繼續下一章?
又或者看不下去,覺得這根本是部爛作?
這些感受,正反映了你對這個故事的價值評估。
但故事的價值不僅是你的感受,它還可以透過交流、衡量與交易,成為一種可以被量化的存在。這就是 ACGNstock.app 想要實現的核心概念。
今天,Bruce 看完了《不正經的魔術講師與禁忌教典》,
他覺得白貓(西絲蒂娜)非常可愛,忍不住想向朋友推薦。
但當他找到 zozo 推廣傳教時,卻遭到質疑:
「所以是有多好看?」
「你說的大推到底有多推?」
「很多人看?是多少人?」
「你的說法太模糊了,有沒有具體數字?」
Bruce 一時語塞,只能以( ˘•ω•˘ )臉回應,因為他也不知道怎麼用數字來表達人氣。
這正是 ACGNstock.app 想要解決的問題:
如何用具體的數據,衡量故事與角色的價值,並讓這些數據成為交流與推廣的依據。
那麼,該如何衡量故事的價值?
首先,我們需要一個統一的計算單位。
以觀看影視類的體驗來說,
無論是花 100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,還是花 30 分鐘追完一集動畫,
每個人的耗時基本上都是一致的。
因此,我們可以用「時間」作為基礎單位,來衡量體驗價值。
至於閱讀漫畫或小說,由於每個人的速度差異較大,這部分就成為討論價值的空間。然而這種個體差異,也正是交流的一個樂趣所在。
有了「時間」這個衡量基準,我們就能更具體地計算並討論體驗的價值。
後來 Bruce 找到同樣也看了《不正經的魔術講師與禁忌教典》的 TheDark 討論。
TheDark 他剛開始看,只看了小說第一本,認為它值得花 4 個小時閱讀,並推薦其他讀者試試看。
然而 Bruce 認為這部作品的價值應該更高,因為他大約花了 50 個小時,看完了小說第一到十本,還補完了 12 集動畫。
在這樣的討論中,我們可以將 Bruce 視為「賣方」,而 TheDark 等一般讀者視為「買方」。 這種交流過程,本質上就像一場交易,雙方透過分享體驗與數據,共同評估故事價值的「合理性」。
ACGNstock.app 的核心理念,就是讓用戶在平台上提出自己對故事的體驗價值,並通過交易的形式,讓價值具體化,進一步促進交流與推廣的可能性。
大多數人透過故事認識角色,但角色的價值並不完全依附於故事本身,也可能透過其他途徑展現其價值。
例如,即使沒看過《寶可夢》的動畫,你也可能因為周邊商品或流行文化認識皮卡丘。
這說明角色的價值雖與故事相關,但可以脫離故事而獨立存在。
基於此,我們將角色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單獨的討論類別。
此外,角色的價值還會因接觸媒介的不同,以及每個人對角色的理解差異而有所變化。
以《寶可夢》為例:
我們可以將主角為小智的電視動畫版《寶可夢》(神奇寶貝),
與由日下秀憲和真斗創作的漫畫《寶可夢特別篇》(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SPECIAL)視為兩個不同的故事。
雖然這兩個故事中都存在皮卡丘這個角色,但皮卡丘的個性、行為以及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各不相同。
因此,每個人對皮卡丘的價值評估,可能會因對動畫或漫畫的偏好而有所差異。
這也導致角色的價值不一定等同於其所在故事的價值。
標籤(Tag)是一個讓用戶快速找到符合喜好的工具,一個故事或角色可以擁有多個標籤,沒有上限。
例如,對於《不正經的魔術講師與禁忌教典》,故事的標籤可能是「魔法」,而角色白貓(西絲蒂娜)的標籤則可能是「白毛」(因為她的髮色為白色)。
某些人可能特別喜歡特定主題的故事或角色,比如偏好黑長直髮的角色,或是喜歡轉生類型的故事。透過標籤,這些人可以更快找到與自己興趣相符的內容。
標籤系統不僅提升了用戶的探索效率,還能促進故事與角色的推廣和交流。
ACGNstock.app 是一個全新的平台,
它不僅讓故事與角色的價值可以被具體衡量,
更促進了交流與推廣的可能性。
無論你是想分享自己喜愛的角色,還是為某部作品傳教,
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
並透過交易形式,探索故事與角色價值的更多可能性。
想更了解如何使用平台嗎?請參閱「如何使用 ACGNstock.app」